> 唯美句子 > 杜拉丝是什么意思

杜拉丝是什么意思

杜拉丝是什么意思

原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1914年生于交趾支那(现越南南部)嘉定市。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人小学的教师。1921年父亲去世。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1940-1942年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1943年,以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1944年加入法共,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1945年同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1946年同昂泰尔姆离婚。1950年,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1958年发表《琴声如诉》。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1959年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1961年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参加五月风暴,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1985年发表《痛苦》。7月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6年《情人》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1996年逝世。

玛格丽特·杜拉斯一生的主要作品有:

广场

夏夜十点半钟

广岛之恋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劳儿之劫

情人

写作

无耻之徒

琴声如诉

中国北方的情人

塔尔奎尼亚的小马

物质生活

夏雨

毁灭,她说

扬·安德烈亚·斯泰奈

杜拉丝是一个怎样的人

玛格丽特·杜拉丝是法国当代最负声望的作家之一。1984年她荣获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奖。1985年她又获得美国海明威文学奖。她的著名小说《情人》于1984年问世以来,曾长时间畅销不衰,发行量打破了本世纪来法国小说的最高纪录,到1992年初已达150万册。她的写作历史已经很长,早在40年代,杜拉丝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她50年代的作品《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直布罗陀水手》、《琴声如诉》等均受到广泛重视。后来,在继续写小说的同时她又发表过许多剧本。而她真正的成名之作还应是以反对战争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广岛之恋》。这是她应著名电影导演阿兰·雷纳之约而创作的。剧本搬上银幕后,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杜拉丝的名子从此便远远越出国界。

1987年我们提出采访杜拉丝。我们知道这是件不易办到的事。因为许多法国记者要求见她都遭到拒绝。经过法国朋友的指点,我们首先找到专门出版她作品的“午夜出版社”。他们经过认真研究后给了我们一个电话号码,要我们通过电话直接与杜拉丝联系,同时一再嘱咐,希望不要将电话号码转告别人,口气很有几分神秘的样子。我们按号码拨了号,果然是杜拉丝女士本人在接电话。她听过我们的自我介绍和采访她的要求后,竟爽快地答应了。这真使我们喜出望外。她之所以如此痛快的答允,我们从后来的采访中自然找到了答案。她提出了会面时间与地点。她的寓所座落在巴黎市文人汇集的拉丁区。这是一套坐落在公寓楼中的极普通住房,既说不上宽敞,也算不得明亮。里边的陈设与家具明显地留着她在这里几十年生活与创作的痕迹。年逾古稀的杜拉丝女士,个子不高,衣着十分简朴,一件绿色毛衣外面罩着黑色的马甲,带着一副很宽的眼镜。这一天她兴致很高,与我们进行了十分亲切与自然的交谈。她说,尽管她已在法国连续生活了50多年,但她仍把自己看成是亚洲人,暗示自己很愿意与我们会面、交谈。原来,她于1914年出生在法国殖民统治下的越南嘉定市。父亲在一所学校里任教。杜拉丝自幼与越南儿童、华侨儿童生活在一起,共同读小学、中学,与他们结下深厚友谊,直至17岁才离开那里回到法国。她说,这段生活在她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在她后来几十年的创作中,人们还能经常看到她童年生活的影子。她的最畅销小说《情人》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写她这个出身于20年代在越南定居的一个衰败法国家庭中的少女与一个侨居越南的华裔富家青年恋爱的故事。反映了宗主国人士的失落与东西方文化的接近与撞击。

谈到《情人》这部作品,杜拉丝认为,情节感人、文字细腻是其成功的关键。我们交谈时,这部小说已被译成29种语言,行销大半个世界。到1992年,这部作品已有45种语言的译本出现在世界各地。她说,她的作品不只写给法国人看,她是在用萨比尔语(一种混合语)写作,以便外国人也喜欢她的书。另一方面,杜拉丝并不认为“情人”是她创作的高峰,她觉得1985年发表的《痛苦》一书更加完美,更加成熟。这一点也许正表现了她不断进取,不断向上的奋斗精神。《痛苦》记叙了她丈夫在战争中被德国法西斯关押在集中营的情景。之后,1986年杜拉丝又完成了《蓝眼黑发》一书。这时,许多法国人曾以为,经过连续创作之后她总该要“喘息”一下了。结果大出人们所料,1987年6月又有她的两本书同时问世:《绿色眼睛》和《物质生活》,前者是她有关电影的评论文集,后者则通过日常生活表露作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一位70多岁老人的勤奋与自强由此可见一斑。

在法国,有些文艺评论家常将杜拉丝当成“新小说派”的一员。“新小说派”是产生于50年代的一种文学创作流派,它的成员想改变小说写作技巧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现......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杜蕾拉丝是什么东西?

这个就不动了。呵呵

谁知道玛格里特-杜拉丝?

关于《情人》,我看过的评论中最精道的句是“面容清秀的少女和她的第一次经验,情场老手和他的最后一次真情”。

读完全书,印象深刻的就是湄公河上十五岁的艳异少女和坐在黑色大汽车里的中国男子。最感动的是小说的开头和收梢。

第一段被无数次引用。“我始终认识您。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稜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她在最美好的年纪离开他,几十年不见。上了年纪,再见,开口不是“你还好吗”而是这一段。这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赞美。

结尾是这次重逢前的电话。“战后多少个岁月过去了,从前的那个白人姑娘几经结婚、生育、结婚、写书。一天,那位昔日的中国情人带着妻子来到巴黎。他给她挂了个电话。是我。一听到这声音,她便立刻认出他来。”岁月和生活也隔不断两人的熟稔,因为“相思已是不曾闲”。

小说的整体风格是干净利落、细腻低回的。之所以如此大名鼎鼎,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题材独特。在法属殖民地越南,一个贫穷的白人姑娘和一个有钱的中国男子的故事。第二,情感动人。跨越了国家、种族、金钱和时间的爱情悲剧,文学永恒的看点和卖点。第三,杜拉斯的个人风格浓郁。利索的短句,硬脆的诗意,张扬的个性。

其实,这本小说又不仅仅是爱情故事,更确切的说是一个少女的情感世界。有激越的男女之情,紧张的母女之情,还有尴尬的兄妹之情以及与女友的暧昧之情。各种感情都在争取与放任、浪漫与现实中渴望突围……

杜拉丝是什么意思: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