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写荀彧的诗词
求写荀彧的诗词
荀彧,字文若。
念他的名字,闭了眼,黑暗中的一株白茶。
稳重的男子,身上带着似有若无的香,博览群书,阅人无数。荐了不羁的郭奉孝和戏志才,而自己,执了一卷微黄而干燥的竹简,抬头,深不见底的眼。
温和,计谋却相当厉害。不张扬,说的每一句话,语轻底气重。
二虎竞食,驱虎吞狼。
生生将刘备逼得无所依靠,惟投曹操。
不费一兵一卒。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按他的计划发展。
曹操去征战,多让他守在许都(打陶谦的时候让他在山东),管理大小事务,大约有他在后方,就能够安心打仗。
在后方,却不意味着远离战场。
曹操与他的通信极为频繁,记得电视剧里的一个情节,官渡之战,曹操困窘之时,见进帐的刘晔,下意识地问:“可有文若先生的来信?”
仅此一句,足矣。
决胜于千里之外。
文若,落下一子,温和地笑。胜负已定。
那样的男子,气质如杨,亦和杨一样,不折的秉性。
他的死,在曹操之前,只因为,一个空盒。
他劝主公,不要称王——是考虑了很久了吧。
挟天子以令诸侯,何愁不得天下?不过是少一个名号而已。
若自立为王,名不正言不顺,如何号令?
文若从来都是谨慎的。
那时候的曹操,太过急躁,骨骸里亦是有些小孩子脾气的。
于是,送了一个食盒给文若。
沉香木盒,很小心地贴了封条,子规在芍药丛中鸣唱的图案。
空空如也。
文若看窗外,寿春的冬雪,漫天飞舞的梨花。
一场空的结局——他选择死,不选择缄默。
终于,该走了罢。
文若很小心地点了镂牡丹的火盆,投了几片百合香,将那一封一封的信,烧成黑色的蝶影,飞向雪。
鸩酒如墨,划一个完整的句号。
曹操的心,不知道是否塌了一个角?
他没要文若死,而文若,却只要尊严。
叹叹,寿春的雪,总是下不完。
参考资料:tieba.baidu.com/f?kz=559887807
曹操的主要事迹及文学事迹
一、主要事迹:
1.出身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三国志》记载曹操的远祖(实为养祖父的远祖)是汉朝初期的相国曹参。曹家与夏侯家有密切关系,“夏侯、曹氏,世为婚姻。”关于曹嵩的家世,没有确切说法,《三国志》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南朝宋史家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引用的《曹瞒传》记载,曹嵩本姓夏侯,后来成为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曹操实为夏侯氏,夏侯惇和夏侯渊与曹操为堂兄弟。也有一说指曹嵩为曹腾堂兄弟之子,曹腾有可能过继子侄作为养子。此两说均无确切证据支持。
2.早年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不为世人看重。只有桥玄、何颙、李瓒和王俊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将来一定会安定天下。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许劭鄙视曹操的为人,不肯给他看相,曹操找到机会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给曹操做出了“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曹操才逐渐知名。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祭祀桥玄,并且写了悼文。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他身手矫健,曾经偷偷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能够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著作传世。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熹平三年(174年),曹操二十岁,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稍后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12]。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举荐他去担任地方官。熹平六年(177年),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曹操被免官后,在洛邑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阉党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3.陈留起兵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朝廷任命曹操为骑都尉,前往颍川镇压。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罢免了贪污官员近八成,并严令禁止当时风行的宗教迷信。据说因为曹操当政素称严明,济南郡一带作乱之徒听说曹操要来了,都纷纷潜逃到别的郡县。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是曹操没有就任,称病回乡[13]。当时天下纷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郡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这时,曹操被起用为典军校尉。不巧的是,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逝世、宦官失侍之机诛灭阉党,但没有取得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刺史的董卓进京,胁迫太后同意。不想此举打草惊蛇,没等董卓到京城,何进却被宦官先下手谋杀了。同年十二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京城也陷入混乱。为了稳定局面,董卓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曹操没有接受董卓给他的官职,而是更名改姓,潜逃出洛阳。回到家乡陈留之后,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豪强卫兹也倾家财助之,率先揭竿起义,讨伐董卓。次年,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一齐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但董卓军势力强盛,袁绍等都不敢先出兵。曹操认为董卓焚烧皇宫,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大失人心,正是“此天亡之时也”。于是独自引兵西进,结果于汴水遭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箭矢,坐骑也伤重不起,后得曹洪出让自己的坐骑,才死里逃生。此时曹操自己所带领的兵士不过五千人,而其他诸军兵士十余万,却每天只知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曹操为联军出谋划策,但未被采用。曹操只好与夏侯惇一起前往扬州招募兵勇,得兵四千,但行至龙亢时,士卒哗变。曹操提剑连杀数十人,叛军逃窜,“其不叛者五百馀人”。
局面僵持之时,联军内部却发生了变故。先是刘岱杀死桥瑁,让王肱当了东郡太守。接着袁绍和韩馥又考虑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曹操表示他还是拥戴长安的献帝,“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从此,曹操就更加认为袁绍行事不正,为后来的官渡之战埋下伏笔。而刘虞坚拒,表示自己宁可投奔鲜卑,也不接受僭越之举,此事遂不了了之。拥立新帝未成,袁绍却趁机胁迫韩馥,夺取了冀州。191年曹操讨伐入侵东郡的黑山军,袁绍上表朝廷推举曹操为东郡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吕布所杀。
4.逐鹿中原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济北相鲍信的劝阻,与黄巾军交战,结果被杀死。鲍信等便暗中使人到东郡迎接曹操,推举他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与黄巾军战于寿张以东,历经苦战,鲍信战死,终于大破敌军。曹操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到了这时,曹操作为一方势力才渐成气候。
后来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手,袁术则与幽州的公孙瓒、徐州的陶谦相结以抗。这时的曹操是袁绍派系的同盟军,刘备、孙坚也分别屈身于公孙瓒与袁术之下,是受其差遣调度的客将。正当曹操协助袁绍,大破袁术于各地之际,陶谦却趁机攻打兖州东部的泰山郡,导致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杀。。针对这个事件,曹操于193年至194年间,二度讨伐陶谦,并在徐州当地展开格杀勿论的大屠杀。《后汉书》对此事则描录“男女数十万人惨遭杀害,即便鸡犬也不能幸免,泗水也因此堵塞不通。”曹操在此事件中表现出性格中暴躁引发的残忍嗜杀,使其残忍本性爆发。
兴平元年(194年)至二年(195年),曹操在兖州与吕布、张邈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兖州之地也反复易主。曹操命荀彧、程昱坚守鄄城,并以此为根据地,终于击破吕布,平定兖州。朝廷也于此时正式承认曹操的兖州牧地位。
5.奉戴天子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迁出长安,进驻安邑。次年,曹操听从谋士荀彧的建议,打算迎接皇帝,派曹洪率兵西进。不过此时皇帝(或其掌权之臣)对曹操仍有疑虑。但曹操势力强盛,数月之间又击破了汝南、颍川的黄巾军,朝廷乃封曹操为建德将军。稍后不久,升任镇东将军,且进封为费亭侯。费亭侯曾是曹操祖父曹腾的爵号,可见朝廷已对曹操寄以厚望。同年秋,汉献帝入驻洛阳。随后曹操也进军洛阳保卫京城,皇帝赐曹操节钺,标志着曹操对中央朝政的实际控制,“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局面形成。洛阳经董卓破坏,已残破不堪,董昭等劝曹操定都许。
两个月后,东汉迁都于许。皇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又封袁绍为太尉,袁绍耻居曹操之下,不肯接受。此时袁绍势力比曹操强大,因此曹操坚持把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己只任司空,行使车骑将军之职。
连年征战使得民生凋敝,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还发生过由于粮食极度缺乏,人吃人的情形。为发展经济恢复民生,定都许县之后,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实行屯田制。曹操因为奉戴天子,某种程度上促使汉朝“宗庙社稷制度”得以重建,这也吸引了许多拥护东汉朝廷的人才来归附,加之曹操用人有术,不停地举着天子旗号东征西讨,实力日强。
建安二年(197年)征讨张绣,张绣举众投降,之后因曹操纳张济之妻,张绣对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于是袭击曹操,曹操在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与校尉典韦殿后下逃亡,但曹昂、曹安民与典韦也阵亡。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后来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投降,曹操才取得对荆州北部的控制,并消除了许都南面的威胁。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用荀攸、郭嘉的计策,开决泗、沂二河之水灌入下邳,最后生擒吕布、陈宫,把徐州纳入势力范围。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于禁和徐晃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到这时,曹操已经实际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和徐州,并向南延伸到荆州北部,向北则进入河内。这时,袁绍也已兼并公孙瓒的势力,占据黄河以北的青州、冀州、幽州和并州,“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意图发兵攻打许都。当时,很多曹军将领都认为无法抵挡袁绍的进攻,曹操却自信的说:“我了解袁绍的为人,志向远大而智谋短浅,表面严厉而胆量微小,畏惧胜利而缺少威信,将领傲慢而政令不一,土地虽然广大,粮草虽然丰足,正好作为送给我的礼物。”
6.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在诛灭了董承等人之后,为了解除东顾之忧,避免和袁绍、刘备两面交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徐州,击破刘备,收复徐州。二月,袁绍领兵11万南下,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四月,曹操在白马之战、延津之战中连续斩杀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并靠着曹仁、于禁、乐进等人的奋战而顶住了袁绍的猛烈攻势。八月,袁绍逼近官渡,依沙堆为屯,东西连营数十里,与曹军对峙。十月,战事处入僵局之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向曹操献策,偷袭袁绍的粮草囤积地乌巢。曹操采纳许攸的意见,奇袭淳于琼等人守备的乌巢,焚烧了袁军粮草辎重,扭转了战局。随后,袁绍大败,仅剩八百骑逃回北方,曹操前后杀死淳于琼等袁军将士7万多人。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病逝,其子袁谭、袁尚争位,河北一分为二,曹操趁势进攻。204年七月,曹操攻下河北袁氏的根据地“邺城”,从本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邺城,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汉献帝的都城许县则只留个别官吏,但正当壮年的汉献帝十几年间却不敢违背其意志。最后,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彻底击溃袁尚、乌桓联军,消灭了袁氏集团,统一中国北部。
7.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被任命为丞相。七月,曹操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九月,刘备在长坂坡被曹军重创,不得不与孙权联合。十二月,曹操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刘备和孙权联军,损失惨重,失去一举统一天下的机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8.加官晋爵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推举曹操为“魏公”,荀彧以忠于汉室立场提出反对。曹操答应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对荀彧不悦。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其领地广及魏郡、河东郡、河内郡等十个郡国,甚至远远超过西汉初年的刘姓王国,更加违背了“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后诸侯封地不得超过一郡的汉制。
9.平定关陇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为用兵关中,借口要讨伐汉中张鲁,遣曹仁、夏侯渊等统率大军与钟繇会师于关中,此举激起关中诸侯的反抗,马超等十部起兵联合反曹,曹操依贾诩离间之计,引起马超、韩遂等相互猜疑,一举击溃关中联军,马超等各自走还凉州。随后,马超在陇西卷土重来,先后攻下陇西各地,但最后复夺凉州未成,兵败逃奔汉中去了。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收降张鲁后,取得汉中属地,但刘备得悉曹操攻降汉中,早晚要攻打蜀地,便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回师益州。此时曹操没有接受刘晔的建议,未能趁刘备未站住脚跟之时攻蜀,便班师回朝,再次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再自封“魏王”,自加九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十月,再授赐十王冠、二彩带,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实际上掌握等同于皇帝的权力和威势,权倾朝野,汉献帝形同手上傀儡随意摆布。并任夏侯渊为征西将军、曹仁为征南将军,欲取荆蜀。
10.汉中之战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起,刘备率军大举进攻汉中,汉中之战爆发。孙权也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由于形势紧张,曹操便在九月亲自到长安坐镇,一面令合肥守将张辽、乐进、李典阻挡东吴进攻。时汉中曹军与刘备相峙一年,曹军多次击退汉军猛烈攻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亲自领军和黄忠分进合击,于定军山斩杀征西将军夏侯渊。至此汉中为刘备攻占,同年三月曹操亲自挥军欲夺回,一度召集抽调镇守北方的曹彰二十万大军增援,但都为刘备所败,曹军无功而返,刘备便派刘封、黄忠、赵云等将昼夜不停攻击曹军。至五月曹操便撤退至长安,刘备攻下房陵,派刘封顺沔水攻占上庸。相传曹操再度败于刘备,此段心境为“鸡肋”的典故。
11.樊城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在汉中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起荆襄之兵大举北伐襄樊,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残军于樊城,史称樊城之战。曹操派大将于禁援救,适时汉水暴涨,淹没于禁七军,汉军乘势攻打,于禁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擒杀,关羽还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一时之间威震华夏。当时曹操治下许多州郡的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同年十月,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孙权果然觊觎荆州而自请袭击关羽后方。曹操要孙权出兵援助后,将驻守合肥的张辽亦调往襄樊战线,还有加上兖、豫两州的部队。
曹操又命人把孙权偷袭荆州的消息用箭射到关羽和樊城守将曹仁处,曹军士气大振,而关羽进退失据。此时,曹仁出城与援军徐晃一同出击,击退关羽,解除了樊城之围。不久之后,关羽被孙权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许昌,曹操以礼安葬。襄樊战役结束。
12.逝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孙权上书称臣,“陈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把孙权来书给群臣观看,陈群、夏侯惇、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登基。曹操却不想废汉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暗指希望由自己的儿子来取代汉朝建立政权。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廿三庚子日(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他临死前留下《遗令》。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同一年,长子曹丕以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二、文学事迹: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求写荀彧的诗词: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