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孙子兵法中有几个成语

孙子兵法中有几个成语

孙子兵法中有几个成语

1.出其不意〈《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攻其不〈无〉备〈同上〉

3.兵不厌诈〈《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

4.无懈可击〈《孙子‧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5.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6.不战屈人〈《孙子‧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出奇制胜〈《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8.终而复始〈《孙子‧势篇》:「终而复使,日月是也」。〉

9.周而复始〈同上。系由「终而复始」演变而来〉

10.死而复生〈《孙子‧势篇》:「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11.纷纷纭纭〈《孙子‧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

12.浑浑沌沌〈《孙子‧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

13.避实击虚〈《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14.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

15.倍道兼行〈《孙子‧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16.以逸待劳〈《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

17.后发先至〈《孙子‧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使之迂直之计者也」。〉

18.居高临下〈《孙子‧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19.爱兵如子〈《孙子‧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20.首尾相应〈《孙子‧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21.同舟共济〈《孙子‧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2.风雨同舟〈同上。〉

23.兵贵神速〈《孙子‧九地篇》:「兵之情主速,待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24.舍近求远〈《孙子‧九地篇》:「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25.焚舟破斧〈《孙子‧九地篇》:「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斧,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26.破釜沉舟〈同上〉

27.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28.巧能成事〈《孙子‧九地篇》:「故为兵之事,在於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附《孙子兵法》全篇 :

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温”字“氵”旁换“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门”内上“西”下“土”],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的“王”旁换“石”旁]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加“艹”头]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缸”字右边“工”换“瓦”],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地形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的成语

出自《孙子兵法》的成语和出处原文

形格势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因势利导——《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置之死地——《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知彼知己——《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

无懈可击——《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以逸待劳——《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舟中敌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吴越同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堂堂正正——《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同舟共济——《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三令五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汉·张衡《东京赋》...

批亢捣虚——《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首尾相应——《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

克敌制胜——《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深沟高垒——《孙子·虚实》:“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史记...

十围五攻——《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杀妻求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

穷寇勿追——《孙子·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动如脱兔——《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卷甲倍道——先秦·孙武《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浑浑沌沌——先秦·孙武《孙子·势》:“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料敌制胜——先秦·孙武《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倍日并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风雨同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九天九地——《孙子·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

百战不殆——《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攻其无备——《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兵行诡道——《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兵无常势——先秦·孙武《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避实击虚——先秦·孙武《孙子·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出奇制胜——《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出其不意——《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避实就虚——《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不败之地——先秦·孙武《孙子·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用孙子兵法里的成语形容

兵不厌诈

【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示例】:若说~,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战胜敌人

孙子兵法 经典语句

道者,令民与上珐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始计篇》

点评:领袖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用人,而不是挽起袖子自己干!

“令民与上同意也”,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第一要须胸怀宽广(不能只招武大郎),第二要利益共享(不能只画饼,让员工连芝麻也吃不上)。

如此,理顺内部关系,使员工们“可以与之死生而不畏惧”,唯此,才能发力一致,才能成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始计篇》

点评:大将唯一的使命是带领大家战胜。

古语云:“知人者智”,打仗和营销一样,唯一的原则就是两个字“借势”,(借助地形如赤壁、借助气候如草船借箭、借助敌将之弱点如鸿门宴)

因此,第一,将军要了解自己的团队、了解敌人尤其是敌帅、了解天时地利,即做到“知人”,即智也。

第二,为将之道要讲究诚信。缺乏诚信的人即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别人是很难和他合作的。

第三,为将第三要仁慈。想想张飞的后果就知道了。悲天悯人即可得道。

第四,为将要勇敢。不能怯懦。男人要怎样学会勇敢?两个字-“责任”。

第五,为将要严厉。军令如山倒。才能将手中的资源提升到“可控”的状态,才能上升为“武器”。

感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始计篇》

点评:吾以此知胜负矣。欲知前500年,读史书!欲知后500年,前车不忘,后车之师!

战争的成败,在于战争之前的准备工作。=功夫在诗外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放在最前面,表示事务的性质决定于“矛盾的主要方面”,28法则,28法则!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紧随主与将,推出三个要点“天时、地利、人和”(侧面表达“人定胜天”)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武术中有云:“一力降十会”以少胜多毕竟是战争中的小概率。

赏罚孰明?以法达到资源工具化的目的,“可控可控”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始计篇》

点评:1、从哲学的认识论讲:令敌人“主观与客观相背离”,丧失成功的条件。

2、从方法论讲:8个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做到了吗?)

3、从道家讲:“每个人要有9个化身,像孙悟空一样”

如果只有一个本我,不过臭皮囊。十年读书,十年养气,要的就是修炼出“化身”来。如果有不同的化身,即为得道者。千面观音?嘿嘿!

4、要敏感别人的气场。推出相应的化身来应对。三字经“少准收”。脑子要快,嘴巴要慢,要有准备。准备充足才能胜利!

孙子兵法 成语

《孙子》成语的主要形成方式有

1.直接摘自《孙子》原文

2.后人加工组合。

辑录如下:

1.出其不意〈《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攻其不〈无〉备〈同上〉

3.兵不厌诈〈《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

4.无懈可击〈《孙子‧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5.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6.不战屈人〈《孙子‧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出奇制胜〈《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8.终而复始〈《孙子‧势篇》:「终而复使,日月是也」。〉

9.周而复始〈同上。系由「终而复始」演变而来〉

10.死而复生〈《孙子‧势篇》:「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11.纷纷纭纭〈《孙子‧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

12.浑浑沌沌〈《孙子‧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

13.避实击虚〈《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14.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

15.倍道兼行〈《孙子‧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16.以逸待劳〈《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

17.后发先至〈《孙子‧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使之迂直之计者也」。〉

18.居高临下〈《孙子‧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19.爱兵如子〈《孙子‧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20.首尾相应〈《孙子‧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21.同舟共济〈《孙子‧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2.风雨同舟〈同上。〉

23.兵贵神速〈《孙子‧九地篇》:「兵之情主速,待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24.舍近求远〈《孙子‧九地篇》:「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25.焚舟破斧〈《孙子‧九地篇》:「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斧,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26.破釜沉舟〈同上〉

27.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28.巧能成事〈《孙子‧九地篇》:「故为兵之事,在於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附《孙子兵法》全篇 :

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温”字“氵”旁换“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门”内上“西”下“土”],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的“王”旁换“石”旁]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加“艹”头]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缸”字右边“工”换“瓦”],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地形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所有成语的解释

第01计 瞒天过海 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第02计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泛指一切类似的战役.

第03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劳时出击取胜.

第05计 趁火打劫 利用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比喻趁人危急的时候捞一把。

第06计 声东击西 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

第07计 无中生有 把没有说成有,凭空捏造.

第08计 暗渡陈仓 传说楚汉用兵,汉王刘邦表面上修筑栈道象要南进,暗地里却要回兵攻占楚军据点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后来比喻以制造假象来达到某种目的.

第09计 隔岸观火 比喻见人有危难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予援助.

第10计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内心阴险毒辣.

第11计 李代桃僵 本比喻共患难,相爱助.后转用为顶替或代人受过的意思.

第12计 顺手牵羊 比喻趁便随手拿别人的东西.

第13计 打草惊蛇 后用以比喻采取机密行动前,行迹有所暴露,惊动了对方.

第14计 借尸还魂 比喻已经被消灭的旧事物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又凭借别的事物或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

第15计 调虎离山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其有利的环境,以便乘机行事.

第16计 欲擒故纵 想要抓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第17计 抛砖引玉 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在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

第18计 擒贼擒王 比喻先要抓首恶的或首要的敌手.

第19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滞.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着混乱捞取利益

第21计 金蝉脱壳 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第22计 关门捉贼 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

情况就会十分复杂.

第23计 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原是战国时亲国的一种外交和军事的策略.

第24计 假道伐虢 处于敌我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的武力胁迫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

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是不会相信空话的。我方应以

“保护”为名,控制其局势,再突然袭击,就可轻易的夺取胜利。

第25计 偷梁换柱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第26计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指甲而真意骂乙.

第27计 假痴不癫 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常常是经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常以假痴来迷惑众人,

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

第28计 上屋抽梯 意思是说送人家上了高楼却搬掉梯子,比喻诱人向前而断其后路,使其束手

就缚。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其他局面布成有利的阵势,虽然兵力弱小,但阵容显得强大。

第30计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指违反了通常的主客关系.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第31计 美人计 利用美人诱惑,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第32计 空城计 兵力空虚,再放意显示出不加防守的样子,使敌人难以捉摸,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用兵之法,显示得更加奇妙。

第33计 反间计 此计运用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第34计 苦肉计 意思是说,人一般都不愿伤害自己,因此,如果某人身受毁伤,这种情况 多半是真的,即使是受害者故意受害,别人也会信以为真。于是,用计者的阴谋就会得逞

第35计 连环计 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

第36计 走为上计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 有退却,方是上策。

请问懂孙子兵法的高手,书里好像有六个经典词语, 有借势而为,乘势而作,还有四个是什么,谢谢,

和她最亲近的人搞好关系;让他们天天在女生面前说你的好,天长地久自然而然对你的影响就好了,再加上你有意的表演,就OK了

与《孙子兵法》有关的成语

《孙子》成语的主要形成方式有

1.直接摘自《孙子》原文

2.后人加工组合。

辑录如下:

1.出其不意〈《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攻其不〈无〉备〈同上〉

3.兵不厌诈〈《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

4.无懈可击〈《孙子‧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5.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6.不战屈人〈《孙子‧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出奇制胜〈《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8.终而复始〈《孙子‧势篇》:「终而复使,日月是也」。〉

9.周而复始〈同上。系由「终而复始」演变而来〉

10.死而复生〈《孙子‧势篇》:「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11.纷纷纭纭〈《孙子‧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

12.浑浑沌沌〈《孙子‧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

13.避实击虚〈《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14.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

15.倍道兼行〈《孙子‧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16.以逸待劳〈《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

17.后发先至〈《孙子‧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使之迂直之计者也」。〉

18.居高临下〈《孙子‧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19.爱兵如子〈《孙子‧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20.首尾相应〈《孙子‧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21.同舟共济〈《孙子‧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2.风雨同舟〈同上。〉

23.兵贵神速〈《孙子‧九地篇》:「兵之情主速,待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24.舍近求远〈《孙子‧九地篇》:「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25.焚舟破斧〈《孙子‧九地篇》:「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斧,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26.破釜沉舟〈同上〉

27.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28.巧能成事〈《孙子‧九地篇》:「故为兵之事,在於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附《孙子兵法》全篇 :

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温”字“氵”旁换“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门”内上“西”下“土”],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的“王”旁换“石”旁]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加“艹”头]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缸”字右边“工”换“瓦”],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地形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算不算成语?

不算

哪个成语体现了《孙子兵法》当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

哪个成语体现了《孙子兵法》当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

A、作壁上观 B、十面埋伏 C、破釜沉舟 D、四面楚歌

答案C

孙子兵法中有几个成语: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