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中高考对联题
如何应对中高考对联题
那么,要轻松自如地应对中高考对联题,我认为应掌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的对联知识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意思完整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即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创作对联不能犯孤平和三平尾,如七言联中前六个字只有一个平声字为孤平,凡对联后三字同为平声为三平尾;还有就是上下联最好是不重字,特别是同一位置不能重字;当然,上下联不能“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相同。最理想的对联上下联是若即若离,下联比上联更有份量,或递进、或转折、或顺承,通过上下联的关联共同勾画事物的特征。
二、扎实的语法知识
词类相当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 创作对联必须掌握汉语中各种词语的词性,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并掌握各种词组之间及整个句子的语法关系。如二00五年高考对联题:“科学能致富”,“科学”是名词,作主语;“能”是能愿动词,作状语;“致”是动词,作谓语;“富”是形容词,作宾语。应对这一题就应用相同结构的句子,如“教育可兴邦”。
三、多种修辞知识
对联篇幅短小,必须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而新颖的意思。因为一个词语除它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外,还有修辞意义。修辞意义是在情景中产生的,故又称情景意义。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有限的,而情景意义却是无限的。一副对联好像有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东西,那就是意境了。对联要有意境就得用修辞手法进行造境。对联中除了对偶这种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外,还有比喻、夸张、叠韵、反复、顶针、藏典等修辞手法。
四、基本的声律知识
声律是对联的基础。对联讲究的是声律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一般来说,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是平声,也即“仄起平收”。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时因为内容关系,只要不影响和谐,对联中的个别平仄也是可以变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采用变通办法加以补救,把平仄变一下,就叫“拗救”。所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条规矩。对联的声律有新声和旧声之分,就新声来说,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就旧声来说,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现在是旧声、新声并存,中学生最好是用新声应考,但同一副作品里不能新旧声混用。
高考复习备考中的对联
全部奉上:(一)对联史话早在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就留下一首《元旦》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争插新桃换旧符”。诗的意思是:爆竹声中一岁过去,扑面而来的是春风送暖,大地更新,人们兴高采烈,全家围在一起,喜饮屠苏美酒,欢庆佳节。这时,朝霞满天,照亮了千家万户,好象披红挂彩;人们意气风发,争先恐后地撕去旧符,换上新的桃符,表示除旧迎新。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对联,由来已久。溯其渊源,最早出现的当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即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或画出二神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之后,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代律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这可以说是春联的最早雏型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关于最早的春联产生于何时以及何人之手?大约有八、九种说法之多。传统说法,也是目前楹联界大多数人的看法,最早的春联是五代的后蜀孟昶(chǎng)所作。主要的依据是《宋史"蜀世家》中的一段记载:后蜀学士辛寅逊除夕受孟昶之命,撰写春联,孟昶认为辛联不工,就自题了桃符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便被认为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时门户悬“桃符”的习俗仍然沿袭。王安石《元旦》诗:“千门万户曈曈(tóng)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桃”,就是新题的“桃符诗句”。宋,元时期,宫廷,宦门以及寺庙,佛门,已经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楹联”。而且,据有关资料证实,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在当时产生了。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一道圣旨,春联遍布金陵各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清"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自此,春节张贴春联,取代了“题桃符”之习俗,而且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普及到了百姓门户。在楹联发展史上,这不能不是朱元璋这位封建帝王的一大贡献。此后,尤其到了清代的康乾盛世,对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涉及面广,口对笔题,俯拾皆是,而且名流云集,高手不穷。(二)对联的对仗一是词类必须相当。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对“山”,“芦苇”对“竹笋”,“头”对“嘴”,“脚”对“皮”,“根”对“腹”,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浅”对“空”,是形容词对形容词;“上”对“间”,“底”对“中”,是方位词对方位词。不管是按古人的要求还是从今天的标准来看,都对上了,而且对得非常好。二是结构必须相应,即两联具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拿“墙上”联来说,上联是个主谓结构,下联也是个主谓结构。上联的主语部分是个偏正结构,下联的主语部分也是个偏正结构。上联的谓语部分是个并列结构,下联的谓语部分也是个并列结构。这两联的结构就是相应的。现按层次分析法作图如下。由于两联结构相同,只合作一图: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方位并列主谓主谓方位│└————┘││└——┘偏正││主谓└┬┘└———┴—————┘│并列└———————————┘主谓词类必须相同,结构必须相应,这两条一般都是应该遵守的。三是节奏必须相同,就是说两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请看福州涌泉寺弥勒佛殿的一副: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盐,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来由?这副对联,从大的停顿来说,节奏是六——四——七——五——八,从小的停顿来说,节奏是二——四——二——二——三——四——二——三——三——一——四,两联都如此。(三)对联的平仄——交替与对立要能运用平仄,首先要能分辨平仄。平仄首先用于写诗,古人把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声。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所谓平仄交替,是指在一联之内,不能只用平声或只用仄声的字,应当有规律地交错使用。除了作为一种艺术技巧来使用者,概莫能外。所谓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应当是相反的。即上联是仄声的,下联就应当是平声;上联是平声的,下联就应当是仄声。除了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变通(如可平可仄)而外,也不应违反。我们试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ΔΔООΔΔО病树前头万木春。ООΔΔООΔ从标示的平仄看,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仄”,联内就是交替的,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平仄都相反,就是对立的。(其中Δ代表仄,О代表平。)每句诗内的平与仄是交替进行的,象这样的诗句,由于是利用汉语中的平仄声调写出来的,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顺口,有节奏感。我们试读这副对联:又如再读下面这副七言对联:年年歌大有山青水秀春光好ОООΔΔООΔΔООΔ岁岁颂新春日丽风和景色新ΔΔΔООΔΔООΔΔО这里再举安庆大观亭的联语看一看: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ОΔΔООΔΔОΔΔОΔΔ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ΔООΔΔООΔООΔОО从这一对联的平仄符号来看,书有平仄符号的地方,是节奏点,这些节奏点是平仄交替的,上联与下联的节奏点,其平仄则是对立的。但除了这些节奏点之外,上下联其他相同的地方,其平仄则不一定全是对立的。这现象是说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之外的平仄,不一定要求对立,可以允许放宽.这种放宽,读起来并不影响全副对联的节奏感,所以便允许这种现象出现,特别是长联更是这样。由此可见,对联的写作,一定要注意—联之内平仄的交替和上下联节奏点之间平仄对立。(四)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二是上下联同一位置词语的词性相同。三是上下联同一位置词语的结构相同,就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四是上下联朗读节奏必须相同。五是上下联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六是一定要注意—联之内平仄的交替和上下联节奏点之间的平仄对立。要写好对联除了解对联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对句高手的佳联妙对、民间楹联和诗联。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水是眼波横,山为眉峰聚。”等等。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就是一种对对联的练习!苏轼是对对联的一把好手,其妙对、佳联之趣闻逸事,只要读书,时时有之。如苏轼有一天到乡间,见老乡们正在挑塘泥,一老妇人说:“一担重泥挡子路”(仲尼即孔子;子路,孔子的学生)苏轼随即答道:“两行伏子笑颜回”(夫子即孔子;颜回,孔子的学生)对得真是工整而有趣。楹联产生于诗歌,其特点是整齐、对仗、讲究平仄。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共六个名词,不仅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而且能在不借助任何介词、动词的情况下表达完整的意思,创造完美的意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常留意一些有趣的对联佳话,有意识地增加文化积累,对做好对联题是十分有利的。另外,要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1)联想法联想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最重要的能力。因为对联最大的特点就是既“对”又“联”。“对”,即结构上上下联要有对应关系;“联”,即内容上上下联要互为关联,因此可以说“联想法”是对联制作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联想一般有三种,在对联制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似联想:指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对联制作中还包括词义)之间的联想。如全国卷吉林、四川等地用卷中的“春晖盈大地,瑞气满乾坤”一联即主要由此法拟制而成:由“春晖”可联想到“瑞气”由“盈”联想到“满”;由“大地”可联想到“乾坤”,这些词语均属性质或特点相同的事物之间的联想。相对联想:指性质或特点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想。如全国卷江西、河南等地用卷的“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一联中的“扫”——“树”,“旧习”——“新风”,即具有事物之间的相对性或相反性。相关联想:指性质或特点具有相关性的事物之间的联想。如全国卷甘肃、宁夏等地用卷的“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荣”一联中的“园丁”——“桃李”,就属事物的相关联想。一般来说,对联制作最为常用的联想是相似联想和相关联想,相对联想则在制作“反对”时较为常用(如全国卷江西、河南等地用卷中的“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和广西、海南等地用卷中的“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两联,就要用上相对联想)。多数情况下,一副对联的拟制须由多种联想综合进行。当然,采用联想法拟写对联,不能孤立地从单个词语上去进行联想,应着眼于整体把握,既要考虑上下联词语的关联性,也要注意上下联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粘连性。(2)化用法所谓“化用法”,指的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句或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古今不少名联即用此法制作而成。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负苦心人”“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堪称此类对联中的经典之作。其实前面的“联想法”和“化用法”都应以“拆合法”为基础。拆合法是一种对对联的最好用的方法。即把一句按基本节奏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再把分别对出的词语组合成一句。2004年全国高考第24题对联题,出的上句是:①扫千年旧习②祖国江山好③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三句或做①②或做③。如何答好此类题目呢?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我们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展、破、树、立、起、乘、积”等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两辈、五暑、亿回”等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怪癖、陋风”等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最后,答题时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考场上要写出合乎要求的对联,审题是重要的一关,特别要告诫学生不能忽视题干上明示或暗示写作要求方面的信息。例如:全国卷要求写春联,那么就意味着所拟下联内容须体现春节的喜庆色彩;浙江卷的题目要求是“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那么,给它的上联“学问藏今古”所对的下联就应体现出
高考对联汇总,高考对联,高考对联大全
誓夺第一
——赵凯
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
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激流勇进
——许桦
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
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傲视群雄
——杜朝
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
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壮志凌云
——任高朋
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
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众志成城
——张子龙
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
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砺志报亲
——刘丹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
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笑书人生
——王园伟
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意气风发
——张晓晨
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风华正茂
——陈景新
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
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意气风发
——李华栋
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
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志存高远
——何珊
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
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金榜题名
——于燕
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
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师生同心
——杭培珍
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
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功能技成
——张丹
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路在脚下
——赵尹李铜娜
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
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唯有努力
——李晶郑亚楠
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
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一马当先
——陈列
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
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力争上游
——韩家琳
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壮志凌云
——朱锐明邱蕊
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师生同禧
——颜红雨
送祝福不忘感谢恩师
庆元旦牢记备战高考
笑傲高三
——周宏胭程亮 尚鹏祥
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苦尽甘来
——王鑫 李帅华
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师生同喜
——赵晓庆
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
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勇登书山
——张明扬
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我本英雄
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
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舍我其谁
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天南海北
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奋发图强
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向名校进军
——沈庆辉
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
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乐在其中
——张军
梅花香自苦寒来
熬头喜在汗水中
备战高考
——郭俊峰
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
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美梦成真
——杨斌
怀揣大学美梦迎接新年号角
彰显青春活力挥洒苦涩汗水
自强不息
——119室
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
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壮志雄心
——任江涛
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
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前程似锦
——宋晓茹
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志存高远
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
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
高考对联大全
上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下联:熬头喜在汗水中
横批:备战高考
上联: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
下联: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横批:激流勇进
上联: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
下联: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横批:傲视群雄
上联: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
下联:明朝独占鳌头,舍我其谁?
横批:唯有努力
上联: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
下联: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横批:力争上游
上联: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下联: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横批:壮志凌云
上联:送祝福不忘感谢恩师
下联:庆元旦牢记备战高考
横批:笑傲高三
上联: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
下联: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横批:勇登书山
上联: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下联: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横批:我本英雄
上联: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
下联: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横批:舍我其谁
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下联: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横批:向名校进军
上联: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下联: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横批:苦尽甘来
上联: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下联: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横批:师生同喜
上联: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
下联: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横批:乐在其中
上联: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
下联: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横批:美梦成真
上联:怀揣大学美梦迎接新年号角
下联:彰显青春活力挥洒苦涩汗水
横批:自强不息
上联: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
下联: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横批:壮志雄心
上联: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
下联: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横批:前程似锦
上联: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下联: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横批:志存高远
上联: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下联: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横批:师生同禧
上联: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
下联: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横批:一马当先
上联:乘风踏浪我欲博击沧海横流
下联: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上联: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
下联: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上联:挥笔如剑倚麓山豪气干云揽月去
下联:展卷似帆横湘水长风破浪采珠回
上联:钟楼凤起化雨春风赢大有
下联:谷水蛟腾荣声捷报庆丰收
上联: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
下联: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上联: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
下联: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上联:英雄出少年扬鞭策马河山万里建功业
下联:才俊满郡园挥毫泼墨青春十载展宏图
上联:德操如帅智体如军问精进诸生谁为健者
下联:诚信其行恢宏其志创和谐伟业俱是雄才
上联: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下联: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上联:炼石补天动心忍性存鸿鹄壮志
下联:凝神静气泼墨挥毫铸民族华章
上联:鸟巢迎四海宾朋挥汗抒壮志来日五娃喝彩
下联:田闱聚八方学子舞椽着华章今朝三闾开颜
上联:雄杰潭州风华正茂源骚楚
下联:吾侪同郡豪气干云折桂枝
上联:万卷诗书真世界此中一试方知英才有预
下联:十年翰墨好时光笔底三思自悟良玉须琢
上联:多难铸民魂考卷燃情汇成强国赋
下联:和衷迎奥运神州追梦铺就夺金年
上联:最是青春好风光,宜将国任为己任
下联:难得案台能寂寞,好在文通即运通
上联:格物致知循大道
下联:求真本信立高标
上联:展卷挥毫,抒怀述志
下联:腾龙跃马,蹈海凌云
上联:雄关漫道,谁与争勇
下联:烈火熊炉,我自称雄
上联:冷静沉着,审慎思考
下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上联: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下联: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横批:天南海北
上联: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下联: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横批:奋发图强
上联: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下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上联: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下联: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上联:学时须励志,几番磨琢终成器
下联:考场但平心,十年耕耘自见功
上联:登临绝顶,扬母校威名,蒙中再创辉煌业绩
下联:谱写华章,展非凡身手,俊彦同奔锦绣前程
上联:逢盛世郡园朴实沧海横流尽本色
下联:迎国考书生沉毅妙笔生花皆文章
上联:立品读书当胜日
下联:成长创业趁华年
上联:盛世不遗贤但临大事心须敬
下联:精思宜放胆已邃群科气自华
上联:湖湘多俊彦
下联:社稷重英才
上联:学海泛轻舟智慧是本滋德润才皆有悟
下联:考场竞风流诚信为新走笔运筹需凝神
上联:生花缘妙笔好抒破浪乘风至
下联:灌圃籍良师勤育经天纬地才
上联:忍泪离家门,囊萤映雪,顽强拼搏耐苦寒
下联:拔剑绽锋芒,尺幅兴波,沉着应战创佳绩
上联:教之有道,兢兢业业,培育满园花朵,甘愿献身祖国百年大计
下联:学以致用,勤勤恳恳,练就浑身解数,努力打造湘潭一流品牌
上联:卧薪尝胆,拼寒窗三载,怀才八斗登龙榜
下联:逐鹿争雄,信人生百年,击水三千跃龙门
上联:九澧英才,今朝试箭显雄威,箭指苍穹射北斗
下联:八方豪杰,十年砺剑争锋锐,剑舞华山夺魁首
上联:胸怀大志,鸿程追梦皆本色
下联:笔洒雄文,豪气干云尽英才
上联:盛世英才,驰骋杏坛,考心中抱负
下联:龙阳俊彦,荟萃弘毅,试笔下功夫
上联: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下联: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上联:蟾宫折桂,潺陵学子写华章
下联:学海泛舟,华夏英才书奇志
上联: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下联: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上联: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
下联:博闻强识三千才俊竞风流
上联:梅花缘苦寒闻鸡起舞扬帆江河湖海
下联:桃李自无言天道酬勤成就松梓楩楠
上联:万卷诗书真世界此中一试方知英才有预
下联:十年翰墨好时光笔底三思自悟良玉须琢
上联: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唯楚多才俊
下联: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斯择栋梁
上联:最是青春好风光宜将国任为己任
下联:难得案台能寂寞好在文章即运通
上联:社稷重精英为国抡材诚盛典
下联:湖湘钟灵秀入闱得意展鸿猷
上联:钟楚天精华屈贾诗赋岂成绝唱
下联:揽湘水灵秀俊彦文章再起波澜
上联:学海泛轻舟智慧是源滋德润才皆有悟
下联:考场竞风流诚信为本走笔运筹需凝神
横批:誓夺第一
上联: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
下联: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横批:壮志凌云
上联: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
下联: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横批:众志成城
上联: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
下联: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横批:砺志报亲
上联: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
下联: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横批:笑书人生
上联: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下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横批:意气风发
上联: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下联: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横批:风华正茂
上联: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
下联: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横批:意气风发
上联: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
下联: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横批:志存高远
上联: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
下联: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横批:金榜题名
上联: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
下联: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横批:师生同心
上联: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
下联: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横批:功能技成
上联: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下联: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横批:路在脚下
上联: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
下联: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上联:学海泛舟五千年华夏英才书奇志
下联:蟾宫折桂三十载潇湘学子写华章
上联:起笔有珠玑杏坛霸气
下联:挥毫成锦绣王地雄风
上联:英雄出少年扬鞭策马河山万里建功业
下联:才俊满郡园挥毫泼墨青春十载展宏图
上联: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
下联: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上联:十年磨剑白刃生寒涔汗泪
下联:今昔纵毫冰心着意写春秋
上联:广在往昔求书丹心映雪风流附
下联:益于今朝试压壮志凌云天地中
上联:盛世重英才精思放胆千帆争渡惊湘水
下联:华年逢国考极目骋怀万马竞驰震麓山
上联:德操如帅智体如军问精进诸生谁为健者
下联:诚信其行恢宏其志创和谐伟业俱是雄才
上联: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下联: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上联:壮志写春秋学海无涯直挂云帆探胜景
下联:湖湘多才俊今朝有我敢凌绝顶傲群伦
上联:驰骋直奔千里远
下联:翱翔必指九天高
上联:博闻强志勤奋创新成就心中学问
下联:精思妙悟严格求实撰写天下文章
上联:下笔千言凝湘水十里
下联:出门一笑待桂子三秋
上联:承历史底蕴究天人际理欲上苍穹揽星去
下联:怀瑾瑜憧憬展卷帙才华即从蟾宫摘桂回
上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下联: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上联: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下联: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下联: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
下联:灯下学子呕心沥血想的是金榜题名
上联:头悬梁,锥刺骨,巾帼挥毫书奇志
下联:三更火,五更鸡,须眉仗笔写华章
上联:今朝灯火阑珊处,何忧无友
下联:它年折桂古蟾宫,必定有君
上联: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
下联: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高考对联应对策略
序 言
对联,又叫“楹联”,“对子”,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与诗文辞赋和书法相结合的独特的综合艺术。
传统观点认为,“对联”是由“春联”演变而来的;而“春联”的源头则可以上溯到中国古代的“桃符”。
根据《淮南子》记载:“题桃符”是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余的桃木上面写些祛祸祈福的吉祥话,或者写上“神荼”、“郁垒”(也写作“郁雷”)——两个神名,悬挂门旁,用来避鬼驱邪的一种风俗。
有人考证,最早的一幅“春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4年)五代后蜀主孟昶叫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词,因嫌辛寅逊写得不工稳,孟昶就自己题写了“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据说从此以后,“题桃符”便逐渐演化为“写春联”了。
其实,中国古代自《诗经》以来不断发展的诗歌为“春联”的出现准备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源远流长的诗歌中,对举(对仗、对偶)的诗句俯拾皆是。西汉庾信、江淹、鲍照的诗歌中就有不少“对仗”十分工整的句子。更为重要的是骈体文的发展兴盛和沈约、杜审言等人对诗歌在音韵学方面的革新和规范,而诗歌又在中国古代从汉代到宋代数百年间占据着中国古代文学的统治地位。孟昶只是把唐代就盛行的诗歌的对仗句子第一次在题“桃符”时的“创新”运用罢了,而这种形式又为当时和后世所喜爱和传播。所以,“春联”是一个应运而生又有深受欢迎的有旺盛生命力的时代产物。
因而宋代,春联逐渐推广,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店堂书房的重要装饰物,有些人也将其作为庆吊、交际之用。
据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据说朱元璋曾为大臣陶安写了一副对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更有对联天子的雅号。
脍炙人口的古今名联很多,关于对联的著述也不少,对于对联的起源、制作、故事、佳话、趣话、分门别类都有著述。还有专门进行语言、文学、类似文字游戏、却又幽默风趣、反映聪明才智的思维训练的“课联”(对对子)。
对联的一般要求:
1、字数相等(除特殊情况外,对联中不能出现相同的文字)
2、词性相同
3、意义相关或相对
4、平仄相对
5、上联尾字通常是仄声,下联尾字通常是平声
对联在我国历史悠久,旧时的读书人,一入学就学“对课”(对对子),从二言三言到四言五言,然后学诗词歌赋,所以撰写起对联来往往就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楹联创作的数量之多,堪称不计其数,使用范围之广,堪称世界之最。人们用它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在中国,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无论皇宫帝陵,还是古刹庙宇,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书斋画室,还是道观厅堂……可以这样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乔迁开业、游山玩水、聚会独酌……只要有中国人生活(或者是曾经有中国人生活过)的地方,就有“对联”。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对联分成若干的种类。楹联、春联、婚联、挽联、谜语联、拆字联、数字联、行业联、嵌字联、增字联、减字联……无所不有。
对联可以叙事,可以写景,可以总结历史事件,也可以针砭时弊,可以状物,可以抒情……可以颂扬,也可以讽刺,还可以劝勉、警策……对联,无事不可用,无处不可用。对联,有的庄重肃穆,有的风趣诙谐,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典雅含蓄,有的气壮山河,有的义愤填膺,有的哀婉悱恻,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有的只有上联,无数文人墨客搜索枯肠,也无法对出下联而成为“绝对”。
总之,对联是一种堪称“国粹”的与诗文辞赋和书法相结合的、运用广泛,小巧玲珑、言简意赅而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综合艺术。有的对联精美绝伦。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正如前人所说:“联语虽文字小品,而于短言片语中或取诸身,或取诸物,庄谐杂列,劝惩寓焉”;“欲表其欣慕颂祷之忱,则有庆,欲写其凄凉悱恻之思,则有挽”;“他如神祠怀古,昔贤先哲奕奕如生,名胜记游,高山大川历历如绘,上下五千年,纵横四万里,开编像对,恍在目前”;“骈俪之绪余,随时随事出其新,提笔立就,自臻妙境”。
虽然对联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是,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此却几乎不提及。这是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可惜的疏漏,甚至可以说是失策。
我编辑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教给在校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想告诉年轻一代,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还有一个可以学习知识的好场所——那里也有珍珠宝贝。
学习和研究对联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修身养性,锤炼语言功底,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使语言更简练、精粹、优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对联是从来不用标点符号的,在编辑过程中,我为了使读者能更准确地解读作品,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方式——有的加上了标点,有的则没有。
要想达到上述编辑目的,我编辑的这本书就是比较粗糙的了,编排的次序和分类也许并不科学。加上时间比较仓促,个人的知识修养水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谬误,敬请知情者不吝指教。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参阅了前人关于对联的不少著述,还在一些网站上收录了不少对联专家和爱好者的宝贵资料。我谨借此机会,向这些素未晤面的支助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编者2003年9月
写给高考生的对联
上联:百年岁月能搏几次?
下联:十载寒窗不拼何为?
横批:破釜沉舟!
全国高考对联大盘点,经典
1、抡才供国用,亮翅待雄飞。
2、才思奔笔底,创意蕴心中。
3、天意怜汗水,胜利酬勤人。
4、墨犁耕心田,笔斧拓神境。
5、历经数载苦读,只为一朝腾飞。
6、受技乘风开凤羽,挥毫对策到云衢。
7、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8、十年苦读扬起未来风帆,两天高考谱写人生华章。
9、博闻强志,勤奋创新,成就心中学问;
精思妙语,严格求实,撰写天下文章。
10、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11、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12、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13、逢盛世郡园朴实沧海横流尽本色 ,
迎国考书生沉毅妙笔生花皆文章 。
14、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15、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16、十载寒窗,勤学苦练,何人健步登金榜;
满腔热血,万丈豪情,我辈英才夺桂冠
17、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
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18、十年磨剑白刃生寒涔汗泪,今昔纵毫冰心着意写春秋。
19、书山比豪气,看咱学子登顶折桂。
学海竞风流,瞧我飞舟劈浪夺魁。
20、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须苦战。
21、苦读三年磨砺以须胸中常怀大世界,
鏖战即日沉着而对笔下自有好文章。
22、十年木百年人乐育栋梁拔地起,
千里浪万里波喜看鲲鹏展翅飞。
23、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24、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25、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26、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27、三年寒窗仅在此一搏,九经沙场望凯旋而归。
28、韶年逢国考,学尚实真心须静;盛世选英才,品兼诚毅气自华。
29、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30、霸气盈胸,高山尖尖我为峰;豪情壮志,乾坤朗朗吾称雄。
31、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32、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33、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34、承巴蜀传统陶养人文情韵育满园桃李成大器,
倚王者宝地铸就鲲鹏气概看万千学子步青云。
35、承历史底蕴,究天人际理,欲上苍穹揽星去;
怀瑾瑜憧憬,展卷帙才华,即从蟾宫摘桂回。
36、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37、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38、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
灯下学子沤心沥血想的是金榜题名。
39、再接再厉营造新境个个争取金榜题名,
愈战愈......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知网 甘肃省 周彦君 对联常识与高考对联题解题技法例谈
对联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俗称对子或联语,因多贴在互相对称的柱子上,故又叫楹联(楹即柱子)或楹帖。它始于五代十国,盛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因此对联的单位叫副。上联叫出句或对首,下联叫对句或对尾。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集句对等。对联的最大特点就是既“对”又“联”。所谓“对”,就是结构上的彼此对应;所谓“联”,就是内容上的互为关联。具体地说,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上下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节奏合拍。如姚克为鲁迅先生写的著名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本联巧妙地嵌入了鲁迅的两部短篇小说名,从鲁迅先生的人格学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及对巨星陨落的沉痛悼念角度立意,读来令人动容。
2.上下联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一般讲究处于偶数位置词语的平仄,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至少要做到上联句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如描绘戏剧艺术对现实生活具有强烈讽喻意义的对联“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上联末句尾字用的是仄声字“事”,下联末句尾字用的是平声字“人”。
3.上下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意境相合,但又不能重复。如“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遍�莫过菜根香”。此联属治学联,上联指出读书乃天下第一美 事,下联强调平静的心态与俭朴的生活是专心治学的先决条件,更可贵的是又与鲁迅作品中“三味书屋”的“三味”即“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暗合,可谓巧夺天工。
二、高考对联题的解题技巧
对联题在高考中早已有之。现如今把对联作为仿用句式的主观性试题来考查则是从2004年高考开始的。2006年、2008年乃至2014年的高考中题型不断翻新。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拟写出工整、切题而又颇具文化底蕴的对联呢?
1.首先要认真分析“出句”的特点
如2004年全国卷Ⅰ给出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要求对出下联。�4分�这就要求考生先分析上联。一从结构看,总体上是状语+主谓短语的形式,“冬去春来”是并列短语作状语,“千条杨柳”是偏正短语作主语,“迎风绿”是动补短语,作谓语;二从词性看,“冬”、“春”、“杨柳”和“风”是名词,“去”、“来”、“迎”是动词,“千条”是数量词,“绿”是形容词;三从意境看,该联表达的是大地复苏、东风拂面、杨柳吐蕊的初春景象;四从平仄看,“绿”为仄声,按照“仄起平落”的原则,下联尾字宜用平声。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寻找对句了。
2.要善于用联想打开思路
联想有助于打开思路,这是对联格调高下的关键所在,也是对联题是否得分和得分高低的肯綮。一是相似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用于正对。如2005年福建卷:要求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由“华夏儿女”可联想到“炎黄子孙”,由“文武双全”可联想到“德才兼备”,这样下联应该不难对出。而横批是对上下联的概括总结,属整副对联的点睛之笔。据此可拟出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横批:“振兴中华。”
3.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对联要求必须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而新颖的意思。一副对联见于言外的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就是它的意境。而巧用修辞手法是营造对联意境的绝好途径。对联中除了对偶这种最基本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夸张、反复、顶针、引用等修辞手法。如2005年全国卷Ⅲ(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一个情景:毕业前夕,班里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题目要求以“友谊”为主题,那么为了突出主题,就可以让“友谊”直接出现在对联中。
综上所述,要决胜高考对联题,考生必须不断加强语言积累,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牢固掌握对联常识,仔细分析出句特点,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和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化用相关知识。只有成竹在胸,做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无往不胜。
关于高考状元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可一二字,长的可上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以下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2008年的对联题,出场方式可谓丰富多彩。
(一)撰写型
1.(江苏南通市)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九年级(6)班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其中有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在这次活动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为本次交流会的场地布置拟一副对联,要求所写内容切合活动主题。
解题导航:这道对联拟写题的要求比较宽泛,既没有字数要求,又没有结构要求,但是拟写过程中,我们必须切合主题。示例一:综合学习视通中外,人物评述心系古今。示例二:忠奸智愚百家名篇常浏览,嬉笑怒骂千古人物任评说。
(二)对句型
2.(湖南娄底市)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递圣火,湖湘大地;
迎奥运,华夏子孙。
3.(江苏无锡市)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样式。撰写对联要按照它的特征进行,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请根据特征要求,为下面的上联续写下联。
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上联:学业宜从勤奋始
下联:
4.(湖北黄石市)对联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有“冰清对玉润”的工整典雅之美,也有“狗尾草,鸡冠花”的诙谐机智之趣。试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
到心头。(岳阳楼对联)(2)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水浒》人物)
5.(湖南长沙市)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解题导航:对对联时,要仔细分析出句。出句的字数、结构、词性、节奏等了然于胸,对句时自然也就知道如何下手了。中考对联,一般宽对即可,对音韵基本不作要求。但同学们在学对对子时不妨了解全一点,要求严一点。这样才能充分体会对联的内在美,也才能更好地传承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参考示例:2.热浪滚滚
喜气洋洋3.示例:韶华不为懈怠留4.(1)忧乐(2)武松
5.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
(三)修改型
6.(浙江宁波市)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基本特征。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请运用下列词语组合对联,以庆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彩虹跨海一体运作两岸连接巨龙卧波,杭州湾;,长三角。
②请试着修改某些字词,使这副对联更有气势,更见风采。
解题导航:这道试题的命制角度很新颖,既考查了考生的组合能力,又检测了考生修改、润色词语的能力,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解答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提供的材料展现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体画面,然后依据地理知识组合对联。第②题的解答,我们要从修辞角度去润色、修改,以达到“更有气势,更见风采”的目的。参考示例:①巨龙卧波;两岸连接;彩虹跨海;一体运作(其中“巨龙卧波”和“彩虹跨海”可以互换位置)
②可将“彩虹”改为“飞虹”,“连接”改为“贯通”。
(四)赏析型
7.(江苏扬州市)下列各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
A.(上联)风生碧涧鱼龙跃
(下联)月照青山松柏香
B.(上联)醉倚春风弄明月
(下联)斜撑老树护幽亭
C.(上联)千古迷人繁盛地
(下联)九州耀眼艳阳天
D.(上联)二三星斗胸前落
(下联)十万峰峦走足底
高考冲刺对联,高考励志对联
1. 自信迎高考,诚实写人生。 2. 育才兴邦计,开考试玉时。 3. 驰骋直奔千里远;翱翔必指九天高。 4. 禹寸陶分追日月;潘江陆海写春秋。 5. 面壁囊萤今露角;干云破浪始达人。 6. 格物致知循大道;求真本信立高标。 7. 立品读书当胜日,成长创业趁华年。 8. 雨滋桃李花千树,风举鲲鹏路万程。 9. 一腔热血奋高考;满腹经纶方成功。 10. 志尚青云翔万里,学开胜境誉千秋。
如何应对中高考对联题: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