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星星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用星星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白居易 【独眠吟二首】 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
关于乡愁的诗和诗歌
乡 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故乡的路
离家的日子
夜晚
故乡的路总在闭上眼的瞬间
伸到思绪间,与记忆缠绵
故乡的路上
洒满了我的童年
悲欢。酸甜。泪水与笑脸
此刻却觉得
无论曾经的苦还是甜
在记忆中都是一支悠扬的歌
动人心弦,像一泓清泉
故乡的路
承载着我的昨天
昨天的我衣衫褛褴
随风奔跑
在长满野草的土路边
追逐笑意盈盈的春天
雨中思乡
绵绵细雨,细雨绵绵
苍空中飘落的雨滴成线
恰如游子剪不断的思念
故乡的雨啊
一定又洗刷出一个明净的村庄
麦浪在乡亲的梦里滚翻
绿树中的一角屋檐冒着袅袅炊烟
想象爬上故乡的山头
父亲坐在老屋的门上
用手背揩掉额头的劳累
点燃一支旱烟,微眯着眼看
屋檐上雨滴落个不断
汇合成欢快的溪水
流向绿油油的田间
坐在老家门上
坐在老家门上
看空中云卷云舒
瓦蓝的天空
因为云越多而越深邃
门前碗口粗的杏树上
一头毛驴在咀嚼草香
不知哪家的驴叫了一声
这头驴也仰起脖子叫了叫
一只白兔子
像雪一样的白
突然从我身旁跳过
停了停,奔向草丛中
几只鸡乱叫着
从草中跑了出来
其中有一只
脖子一伸便吞下一只虫子
一声熟悉的声音
让我望着路口
瘦弱的母亲
正赶着猪仔们朝家走来
思乡的歌
对思念故乡
是一首悠扬
悠扬又动听的歌
总在深深的夜晚
明月高悬、星星眨眼
一缕微云被清风剪断
总在这样的夜晚
我用思乡的心轻轻歌唱
可爱、美丽的故乡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金色的麦浪一定又开始翻滚了吧
你看,乡亲们嘴角又浮起了微笑
今夜,就安心地睡吧
在梦里和故乡一起沉睡
做一个幸福的梦
醒来时,也许
父亲拿皮鞭赶着毛驴
又驮来一些希望
故乡,我的诗行
故乡,一个横卧在山沟里的村庄
我要用手中的笔
揉和心间流淌的思绪
写一首诗把你赞扬
故乡啊故乡
在天际连绵起伏的山的脊梁
在山沟里蜿蜒的溪水轻唱
在月下闪亮着的灯光泛着豆黄
清风揭起夜幕的衣角
日子于是在山里人的梦里插上翅膀
飞翔,飞翔……
飞翔到辉煌的前方
故乡,在微弱的烛光下
你的儿子
用泪水敲打着键盘
把思念的句子排列成跳跃的诗行
五一回家
装一袋乡思,踏上
一列匍匐在山路上的汽车
亲爱的故乡啊
你的儿子正朝你走来
一路尘土飞扬
多少回游子的梦中
乡思便如这飞扬的尘土
在故乡的深夜中飘落
一路山峰青翠。溪水缓缓流
多少回游子的梦中
乡思便如这山清水秀的美景
在游子的诗中流淌出一幅画
一路柳芽新绿。花飘香
多少回游子的记忆里
乡思便如这动人的春天
在游子遥望故乡的深邃眼光里
抽出丝丝缕缕拂不去的依恋
回家
车轮滚过故乡的山路
于是
有一角沧桑的屋檐
隐现在树叶的缝隙间
午觉醒后的诗句
家乡习惯了招待返乡的游子
游子却不再习惯在家安静地睡
......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星星诗刊乡愁诗大赛评选结果何时出来
15年6月17日晚组委会将在罗江县进行罗江县的“记住乡愁”全国诗歌征集评选颁奖,结果应出来了,但不知组委会是否在网上公布了结果?哪里能看到啊?组委会应该把获奖名单公布一下啊!
关于名人思乡的散文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流沙河在80年代初写的思乡(著名)诗歌是什么?
流沙河
流沙河(1931— )原名余勋坦。诗人。四川金堂人(现青白江城厢镇)。四川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
四川成都人。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
因才识扬名,因清脱为人仰重,因谦虚而备受爱戴,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著名诗人流沙河。
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上笔走龙蛇,饮誉海内外。10年前,先生突然“见异思迁”,弃诗而作文,鼓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拨弄出举世瞩目的一个大旋涡。近年来,突然又波澜不兴,一时间,文化人都在询问他的“流向”。蜀国的文学圈子压根儿就消失了他那瘦比黄花的影子,消失了他那让人心头搁不下的谦恭,消失了他兴之所至谈笑惊座的幽默。
先生已逾七旬,身高1.7米,体重却只有90多斤,怎一个“瘦”字了得,他的样子,容易使人联想到经霜后的枣树,秋塘里的残荷。光阴似箭催人老,先生已是两鬓如霜了,但双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态依然恬淡超然。先生言谈海阔天空,雅俗共赏,亦庄亦谐。他幽默的质量,可谓绝唱,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引经据典,从早“幽”到晚。
先生是四川金堂人,生于1931年11月11日,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和《星星》诗刊编辑。1957年“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假百花齐放之名,行死鼠乱抛之实”。流沙河在全国上下被批倒批臭,后连续接受多种“劳动改造”(白天修路,锯木头,傍晚遭批斗),累计20年。1979年他被调回四川省文联,从1985年起专职写作,并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话》、《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等著作。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
先生原名余勋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国人名字惯为三字,遂将“河”复补。
先生的400则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语录》堪称一绝,真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标新立异,出语有典,理据有度。流传颇广的《庄子现代版》就是佐证,充分体现出他的学者风范。
先生走路的步态有异于常人,似乎有点脚不着地,给人一种飘逸感,但又不是飘飘欲仙的那种,身子薄菲菲像只风筝。风筝飞在蓝天高处,轻轻漫漫,引人仰望。先生一生中只有有限的几次出川游历,最远的一次是南斯拉夫。虽然足迹未远,虽然已逾七旬,却足以担当起一个“老才子”的名分,写起文章来纵横捭阖,才情横溢,机智幽默,反讽甚至狡黠,都在字里行间随处可见。
闲暇时,先生喜欢养养树。他家布满了各种小树,却没有一盆花。最高大的一株是橡树,他似乎颇有些为之自豪。那株橡树站在窗前,为他挡住了市尘与市声。太阳出来时,他的书桌上便满是叶影晃动。
先生对家乡菜肴偏爱有加,对成都一川菜馆题壁赞曰:“民以食为天,食以民为铨,百姓所赞扬,物美价且廉。”并对“白肉拌蒜泥,腰花炒猪肝,落座便可啖,爽口即为鲜。鸡丁说宫保,豆腐说淮南,锅巴烩肉片,炸响满堂欢……”大加推崇。有朋自远方来,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等来访,便以烧饼小菜、蒸牛肉和夫妻肺片等招待客人,于是主客尽欢,念念不忘。先生还在《Y先生语录》中说:“春天的苕菜,还有香椿拌嫩胡豆哟,夏天的凉粉,还有酸豇豆炒碎牛肉哟,秋天的泡海椒,还有干煸狗爪豆哟,冬天的泡青菜,还有豆豉熬腊肉哟。”引得读者口水长流,望梅止渴。
先生日常居家好静思,喜读书,此外亦奖掖后进,扶持新人,基本谢绝社交应酬。常以春蚕吐丝之态,为中国文学的宝库倾吐着字字珠玑。沧桑岁月终未使这条河枯竭干涸,相反,它正满载至清至纯之水,以自身独有的流向,静静地汇入我们民族文化史的无尽长河。
【乞丐】
门外谁呼唤?
河南父老,逃荒来讨饭。
“俺们不是坏人!”
怀中掏出证件。
东家端来剩菜汤,
西家端来陈饭。
儿学英文识beggar,
这回亲眼看见。
愧我书生无能,
敢怒不敢言。
呼儿送去冷红薯,
羞见父老,掩门一声叹。
【哄小儿】
爸爸变了棚中牛,
今日又变家中马。
笑跪床上四蹄爬,
乖乖儿,快来骑马马!
爸爸驮你打游击,
你说好耍不好耍?
小小屋中有自由,
门一关,就是家天下。
莫要跑到门外去,
去到门外有人骂。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快用鞭子打!
【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流沙河
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西双版纳流沙河
西双版纳流沙河是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一条主要河流。河上游的两条支流,左支源于邦敢山,自西北而东南穿越西双版纳的最大坝子勐遮坝;右支发源于西双版纳布朗山三垛山,经勐混坝子进入勐遮坝子东南与左支相汇东流,穿越勐海坝子进入西双版纳景洪后汇入澜沧江。干流长92公里,流域面积2064平方公里。
李拂一先生所著《车里》记载说:“流沙河原名南哈河”。“南哈”,是句傣语,是当地傣族对西双版纳流沙河的称谓。“南哈”中的“南”意为河流;“哈”是腥臭。“南哈”意为腥水河。传说,西双版纳勐遮坝子原是一个湖泊,湖中浸泡着一对雕魔的臭尸,使湖水带有腥味,西双版纳流沙河的左支流进勐遮湖后,带着腥味南流,使河水也带上了腥味。因此,古代西双版纳傣族便称此河为南哈。公元1915年成书的《普思沿边治略》记述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西双版纳勐宋叭(帕雅)被革职一事时,有“杀勐宋叭于流沙河”之语,说明西双版纳流沙河一名在清代便已使用。由于此河主要流经平坝,河床上多沙无石,故名流沙河。
西双版纳流沙河的中上游,主要在西双版纳勐遮、勐混和勐海3个平坝中间穿流,河床平缓,水流随季节变化,历来不用于航运,只用于灌溉。昔日西双版纳傣家人主要在干流上安装纺车形的水车提水灌田,据记载,仅在西双版纳勐海坝子中的流沙河干流上,便安装过64架提水灌田的水车。1958年以后,当地人民政府领导群众在西双版纳流沙河上修建引水、蓄水工程。当年首先在距西双版纳勐海县城3公里的流沙河干流上,修建了一座滚水坝,引水灌溉西双版纳勐海坝子中的水田。此后,又在西双版纳流沙河上游的支流上修筑了勐邦水库、曼满水库、那达勐水库等40多个水利工程,使水车提水成为历史。
西双版纳流沙河因源头坡陡源短,干流河床平而多湾,每逢遇到连日暴雨,源头洪水夹带泥沙涌入干流,时常造成大小不同的灾害。70年代以来,对一些急湾、窄道进行治理,加之支流上蓄水工程增多,灾害已大大减少。
流沙河流出西双版纳勐海坝子以后,在一段多石的峡谷内奔流,河床变窄,水流变急,落差大而集中,成为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的河段。西双版纳勐海县、景洪市和景洪农场,多集中于这一河段开发利用水力资源。已建起西双版纳宾房电站、西双版纳景洪电站、景洪农场电站等3个电站。目前还有一座电站正在修建中。流沙河已经成为西双版纳州目前水力资源开发利用最好的河流。
西双版纳流沙河沿岸,早年森林茂密,竹林遍野,水源丰富。随着两岸土地的大量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骤减,河水流量已不及从前。据有关单位观测记录,西双版纳流沙河的年平均流量60年代为18.2立方米/秒,70年代为18.9立方米/秒,80年代为16.3立方米/秒,进入90年代后只有13.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为231立方米/秒,最枯流量为0.06立方米/秒。目前,沿河两岸种植了连片的橡胶园、茶园、果园。昔日高大乔木与竹林交错的景致,已逐渐被西双版纳田园风光取代。
《西游记》中的流沙河
经典名著《西游记》里的流沙河位于焉耆县开都河南岸,这条河伴随著《西游记》这一神话小说,在民间保持著风光、神秘的地位。
站在这个神秘的河畔,放眼望去,河面上滚著一层薄薄的细沙,微风轻抚著细沙在河面上舞蹈,让人的思绪也不由得翻滚起来,仿佛追怀到了远古的身影,听到了唐僧师徒行走在西天大道的回声。
流沙河的奇异就在于沙随水动,水流沙流,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大自然让河水夹杂著细碎轻巧的浮沙,年年岁岁游动著,水与沙始终不分离。在流沙河坐船游玩,最过瘾的是看船尾切开的一道线,从这条线隐约可以看见河水里的浮沙在游动,船速一快,水和沙形成了波涛,再开快些,水和沙能喷溅起两米多高的浪花。水和沙的奇妙结合,让来这儿的人感受著河流的气势,神话的引力,还有细沙与水的浪漫、神奇。
关于思乡的名言警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用星星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