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任意一首东坡的诗词鉴赏,800字左
求任意一首东坡的诗词鉴赏,800字左右,谢谢,急~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1】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
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④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茆冈尔,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峻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东坡题跋》卷一记李邦语:‚周瑜二十四经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饭,贤愚相远如此。‛苏轼对此颇有同感。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来只宜红牙拍板、女儿歌喉的传统词坛来说,确实是个重大突破。
自我选定一个诗人或一首诗词、曲。写赏析800字
【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闲愁。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赏析: 这是柳永的雅词。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栏杆”,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急需一份关于唐诗宋词的鉴赏,800字,内容不能与网上有的超过三分之一。。
百度中都有,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在百度中搜寻。。
相关解释,赏析,都有。。稍加组织即可。。。
求一篇800字左右的诗词鉴赏,不准抄袭!写得好还可加分
诗词鉴赏……居然还要字数!
对一首诗的评价应该是出自内心的!要字数何用?!要求字数的话除了让人学会瞎扯以外还会怎么?古式的考试何时要求过字数!它只能限定思想。
关于刘咏的诗词鉴赏800字
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安公子
【内容】: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八声甘州[1]
【内容】: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3]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4]
苒苒物华休。[5]
惟水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6]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妆楼颙望,[8]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9]
争知我,[10]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11]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卜算子慢
【内容】: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和登临,正是幕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乃归云谁寄?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采莲令
【内容】: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
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笛家弄
【内容】:
花发西园,草薰南陌,
韶光明媚,乍晴轻暖清明后。
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
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
遣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怀,尽成感旧。
别久。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庐,
画阁春风,十千沽酒。
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
岂知秦楼,玉箫声断,前事难重偶。
空遗恨,望仙乡,一饷消凝,泪沾襟袖。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蝶恋花[1]
【内容】:
伫倚危楼风细细,[2]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3]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
对酒当歌,[5]
强乐还无味。[6]
衣带渐宽终不悔,[7]
为伊消得人憔悴。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定风波
【内容】: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
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走舟车向此,
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
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
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定风波
【内容】: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斗百花
【内容】:
满搦......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菩萨蛮古诗词鉴赏800字
李白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作者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菩萨蛮的赏析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 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
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菩萨蛮》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菩萨蛮》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
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菩萨蛮》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菩萨蛮》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
这首《菩萨蛮》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菩萨蛮》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 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求任意一首东坡的诗词鉴赏,800字左:等您坐沙发呢!